什么情况算合同诈骗?广州律师为您解析实务要点
一、合同诈骗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例如,某人在签订合同时故意提供虚假资质或伪造文件,导致对方基于错误认识交付财物,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合同诈骗。判断是否构成合同诈骗,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是否实施了欺骗行为。
二、实务中如何识别合同诈骗风险?
在签订合同前,建议对合同相对方进行充分调查,包括核实其资质、信用记录及履约能力。例如,若对方提供的材料存在明显矛盾或无法验证,需提高警惕。此外,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以降低风险。若发现对方在履约过程中频繁变更条件或无故拖延,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扩大。
三、遭遇合同诈骗如何应对?
如果怀疑遭遇合同诈骗,应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包括合同文本、沟通记录、转账凭证等,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可咨询专业律师,评估是否可通过民事诉讼追回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的界限有时较为模糊,需结合具体事实进行判断。
注:由于问题条件所限以及法律不断更新,仅供参考!广州律师周孚泉,中国法学会会员,擅长劳动工伤、合同纠纷、家事婚姻、刑事辩护、法律顾问、民商事等法律问题,电话 1870202101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