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律师解析:合同理解有歧义时如何避免纠纷
一、合同条款表述需清晰明确
在签订合同时,条款的表述应尽量清晰、具体,避免使用模糊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例如,合同中常见的“合理期限”“适当方式”等表述,如果没有明确界定,可能会引发双方理解上的分歧。因此,建议在起草合同时,尽量将关键条款细化,明确时间、地点、金额等具体内容,以减少合同理解有歧义的可能性。
二、双方沟通确认是关键
在合同签订前,双方应充分沟通,确保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一致。例如,对于某些专业性较强的条款,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解释,或在合同中附上补充说明。此外,建议在合同签订后,双方通过书面形式对关键条款进行再次确认,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后续纠纷。
三、争议解决机制提前约定
为应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建议在合同中提前约定争议解决机制。例如,明确约定协商、调解或仲裁的具体方式,并注明争议解决的地点和适用规则。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还能避免因合同理解有歧义而导致的诉讼风险。
由于问题条件所限以及法律不断更新,仅供参考!广州律师周孚泉,中国法学会会员,擅长劳动工伤、合同纠纷、家事婚姻、刑事辩护、法律顾问、民商事等法律问题,电话 1870202101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