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的规定,对于具有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在职务上侵占公共财物、私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以定罪处罚。
法律后果(刑事责任)
职务侵占罪是一种具有特殊背景的犯罪行为,涉及到权益与公共利益的损失,因此其法律后果严重。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犯有职务侵占罪的人员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1. 刑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的规定,对于犯有职务侵占罪的人员,根据侵占数额的大小,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一般情况下,如果侵占数额较大,可以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侵占数额较小,则可以判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 追缴违法所得
作为一种犯罪行为,职务侵占罪所获得的违法所得应该被追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50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在刑事处罚的同时,应当追缴侵占的公共财物或者私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3. 行政处分
除了刑事处罚外,犯有职务侵占罪的人员还可能面临行政处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对侵占公共财物的公职人员进行纪律处分,甚解除其公职。
4. 社会声誉受损
作为一种犯罪行为,职务侵占罪会对犯罪人的社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一旦被定罪处罚,不仅会受到判刑和罚款的制裁,也会面临来自社会舆论的批评和谴责,导致声誉受损,可能会影响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就业。
总结
职务侵占罪是一种严重侵害和公共财产利益的犯罪行为,在中国法律中受到明确的规定和严厉的处罚。除了刑事处罚外,还包括追缴违法所得、行政处分和社会声誉受损等法律后果。这些法律后果的存在,旨在维护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正常运行,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任何有意进行职务侵占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