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罪名

首页 >> 法律法规 >> 刑事罪名

逃汇罪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时间:2023-09-24 02:00:55 点击:158

一、法律出处

逃汇罪的法律出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百六十六条规定:非法买卖外汇,或者逃避外汇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法规,非法买卖外汇指违反外汇管理规定,未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擅自从事买卖外汇等行为。

二、逃汇罪的行为和方式

逃汇罪包括两种主要行为:非法买卖外汇和逃避外汇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非法买卖外汇是指个人或者单位未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擅自从事买卖外汇等活动。

逃避外汇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是指个人或者单位故意隐瞒、欺诈、抗拒、妨碍外汇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三、逃汇罪的法律后果

1. 刑事责任

逃汇罪属于刑事犯罪行为,犯罪分子将面临法律的追究和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百六十六条规定,情节严重的非法买卖外汇或逃避外汇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犯罪分子,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财产处罚

逃汇罪犯除了承担刑事责任外,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财产处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法规,对于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可以处以罚款,并对非法所得予以追缴。

3. 声誉受损

逃汇罪是一种犯罪行为,犯罪分子将受到舆论的谴责和社会的厌恶,个人和单位的声誉将受到严重损害。

此外,犯罪记录也可能对个人和单位的信用、合作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防范逃汇罪的相关措施

1. 加强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部门应加强外汇监管,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批准、备案和监督,规范外汇交易活动。

2.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外汇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3.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外汇监督检查,对可能存在的逃汇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和打击,确保外汇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逃汇罪是被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逃汇罪的法律后果包括刑事责任、财产处罚和声誉受损等方面,为了防范逃汇罪的发生,外汇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联系人:周律师

   电话:18702021010

  传真:18702021010(周:微信同号)

  邮箱:wym2299@gmail.com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莲塘地铁站A出口

Copyright © 2022 羊城律师网 ; ICP备案:粤ICP备2024175707号       本网站仅用于普法目的,部分来自网络,若侵则删